关注:
你当前的位置 > 尊龙d88登陆 >
尊龙d88登陆
看株冶如何应变?
页面更新时间:2024-02-01 20:10

  (本报记者 张平力) 衡岳之麓,洞庭湖畔,坐落着中国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之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株洲冶炼厂。跨入90年代,株冶迎头便遭遇到严峻局面:需求锐减、价格大跌;国家指取消了,产品定单没有了。这家国有大型一类企业第一次真正面对市场。株冶人敢于应战、善于应变,迅速扭转了自己的被动局面,为自己赢得了全新声誉:今天,他们的“火炬牌”铅、锌产品年创汇6000多万美元;年销售收入近13亿元,利税约1.7亿元,年人均劳动生产率达15万元以上,在全国效益最佳500家大企业中排名132位。株冶人靠什么创造了奇迹? 高举“火炬”闯“三关” 株洲冶炼厂建于1956年,有8000多职工,当1990年别无选择地面对市场风险时,他们不无自信地审视眼前的一切:国内铅锌市场容量不大,质量最好的也难于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国际铅、锌市场每年都有上千万吨的需求,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占一个位置? 株冶闯国际市场有“三步走计划”:第一步——以本厂主产品“火炬牌”铅锭、锌锭在国际最具权威的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获得批量出口和交易的通行证;第二步——建立长期、稳定的出口渠道和海外销售基地;第三步——成立跨国公司走国际集约化的经营道路。 “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最为关键,难度尤大。这是“硬碰硬”:拿国际市场最高标准的产品鉴定级位来检验自己的产品,株冶将此视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命运的“惊险一跳”,下决心要闯过这道关。按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注册标准,锌锭的锌含量必须达到99.995%,而株冶当时的锌锭纯度只有99.993%,相差0.002%。差距极其微小,但株冶人丝毫不敢怠慢,深知企业到国际市场竞争,小漏不补,大患必至。全厂立即组织科技攻关,把生产特级锌的锌液冷却设备能力提高一倍,使硫酸锌溶液净化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在夏季最高气温40℃以上条件下实现月产万吨优质电锌的目标,拥有了全天候生产特级锌的能力。与此同时,株冶对生产管理系统按高于国际通用标准的规程重新设计和调整,在锌、铅等生产全过程的几十个工序设立“国际质量标准岗”,全厂主产品电锌、电铅的一级品率达到100%,从而使“火炬牌”锌锭的质量超过了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注册标准。 今天,株冶的“火炬牌”铅、锌产品,都已成为伦敦金属交易所批量交易的主要品种,在国际市场可按同产品的最优价出售,可自由进入任何国家的同类产品市场;它的产品供不应求,80%的出口产品都是外商的长期订货。 从“小三角”到“大三角” 株冶早就提出并实施从“产量、综合回收、产品深加工”三方面提高经济效益的“三角效益”的发展策略。90年代株冶进入国内外两个市场,他们发现原来的“三角效益”策略已难以全面应对市场,便及时总结经验,确立在“规模、科技、经贸”三方面争取企业最大效益的“大三角效益”的发展思路。 ——规模效益。株冶所讲的规模,是在产品高质量、低成本、多品种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有市场需求的产量规模。株冶在国内外市场不但能以产品的低成本、高质量、大批量取得竞争优势,还能以多品种、小批量多方面适应市场需求——这家大型企业甚至能接受几公斤的合同定单,并能随时根据客户需要变换品种增加产量。 ——科技效益。80年代以来,株冶共获得科技成果3000多项,其中有重大经济效益的90多项,近几年企业靠科技进步创造的效益,已占企业年利润总额的75%。株冶的科技人员占全厂职工总数的1/4,企业每年围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产量、开发和转让新产品、新成果等内容加大投入量,哪个方面产出效益明显,市场竞争急需,投入就往那个方面倾斜。 ——经贸效益。“株冶”参与市场,不但靠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去争,而且靠拓展多种贸易渠道、贸易方式去争。他们在海内外办贸易公司、销售网点30多个,建立起本企业稳定的原料基地和销售基地。他们学习和掌握国际金融运作的惯例,借助中国金融系统的海外机构和企业,利用时间差、地区差用活用足自己手中的每一笔资金。 “火炬精神”是最宝贵资产 株冶走入市场能以变制变,百变都归“一宗”,这就是株冶人奉为至宝的“火炬精神”——奋力求发展,协力站排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厂长曾维伦管理企业有一个指导思想:“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应是一个健全的肌体,企业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决定这个肌体状态的‘细胞’,只有全员活跃,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合理的利益机制可以激活企业的“细胞”,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更是促进“细胞”活跃的根本支点。 在株冶开展的这方面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和尊重、发扬职工的首创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1990年,当株冶面临企业发展选择的主要关头时,全厂组织职工献计献策,并成立了“工人参谋团”、“工程技术人员参谋团”和“领导干部政策研究组”,集思广益,全厂上下拧成一股绳,为摆脱困境走向市场奋斗。这种“两团一组”的民主管理形式,得到的充分肯定。这两年,株冶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8000多条,半数以上得到采纳。 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工人在创造物质财富和建设精神文明中肯定、确立着自己崭新的形象,这是株冶面对市场应变制胜的动力之源!*、善于应变,迅速扭转了自己的被动局面,为自己赢得了全新声誉:今天,他们的“火炬牌”铅、锌产品年创汇6000多万美元;年销售收入近13亿元,利税约1.7亿元,年人均劳动生产率达15万元以上,在全国效益最佳500家大企业中排名132位。株冶人靠什么创造了奇迹? 高举“火炬”闯“三关” 株洲冶炼厂建于1956年,有8000多职工,当1990年别无选择地面对市场风险时,他们不无自信地审视眼前的一切:国内铅锌市场容量不大,质量最好的也难于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国际铅、锌市场每年都有上千万吨的需求,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占一个位置? 株冶闯国际市场有“三步走计划”:第一步——以本厂主产品“火炬牌”铅锭、锌锭在国际最具权威的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获得批量出口和交易的通行证;第二步——建立长期、稳定的出口渠道和海外销售基地;第三步——成立跨国公司走国际集约化的经营道路。 “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最为关键,难度尤大。这是“硬碰硬”:拿国际市场最高标准的产品鉴定级位来检验自己的产品,株冶将此视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命运的“惊险一跳”,下决心要闯过这道关。按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注册标准,锌锭的锌含量必须达到99.995%,而株冶当时的锌锭纯度只有99.993%,相差0.002%。差距极其微小,但株冶人丝毫不敢怠慢,深知企业到国际市场竞争,小漏不补,大患必至。全厂立即组织科技攻关,把生产特级锌的锌液冷却设备能力提高一倍,使硫酸锌溶液净化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在夏季最高气温40℃以上条件下实现月产万吨优质电锌的目标,拥有了全天候生产特级锌的能力。与此同时,株冶对生产管理系统按高于国际通用标准的规程重新设计和调整,在锌、铅等生产全过程的几十个工序设立“国际质量标准岗”,全厂主产品电锌、电铅的一级品率达到100%,从而使“火炬牌”锌锭的质量超过了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注册标准。 今天,株冶的“火炬牌”铅、锌产品,都已成为伦敦金属交易所批量交易的主要品种,在国际市场可按同产品的最优价出售,可自由进入任何国家的同类产品市场;它的产品供不应求,80%的出口产品都是外商的长期订货。 从“小三角”到“大三角” 株冶早就提出并实施从“产量、综合回收、产品深加工”三方面提高经济效益的“三角效益”的发展策略。90年代株冶进入国内外两个市场,他们发现原来的“三角效益”策略已难以全面应对市场,便及时总结经验,确立在“规模、科技、经贸”三方面争取企业最大效益的“大三角效益”的发展思路。 ——规模效益。株冶所讲的规模,是在产品高质量、低成本、多品种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有市场需求的产量规模。株冶在国内外市场不但能以产品的低成本、高质量、大批量取得竞争优势,还能以多品种、小批量多方面适应市场需求——这家大型企业甚至能接受几公斤的合同定单,并能随时根据客户需要变换品种增加产量。 ——科技效益。80年代以来,株冶共获得科技成果3000多项,其中有重大经济效益的90多项,近几年企业靠科技进步创造的效益,已占企业年利润总额的75%。株冶的科技人员占全厂职工总数的1/4,企业每年围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产量、开发和转让新产品、新成果等内容加大投入量,哪个方面产出效益明显,市场竞争急需,投入就往那个方面倾斜。 ——经贸效益。“株冶”参与市场,不但靠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去争,而且靠拓展多种贸易渠道、贸易方式去争。他们在海内外办贸易公司、销售网点30多个,建立起本企业稳定的原料基地和销售基地。他们学习和掌握国际金融运作的惯例,借助中国金融系统的海外机构和企业,利用时间差、地区差用活用足自己手中的每一笔资金。 “火炬精神”是最宝贵资产 株冶走入市场能以变制变,百变都归“一宗”,这就是株冶人奉为至宝的“火炬精神”——奋力求发展,协力站排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厂长曾维伦管理企业有一个指导思想:“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应是一个健全的肌体,企业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决定这个肌体状态的‘细胞’,只有全员活跃,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合理的利益机制可以激活企业的“细胞”,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更是促进“细胞”活跃的根本支点。 在株冶开展的这方面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和尊重、发扬职工的首创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1990年,当株冶面临企业发展选择的主要关头时,全厂组织职工献计献策,并成立了“工人参谋团”、“工程技术人员参谋团”和“领导干部政策研究组”,集思广益,全厂上下拧成一股绳,为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