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你当前的位置 > 尊龙d88登陆 >
尊龙d88登陆
迈向黄金时代硬科技企业“十年磨一剑”
页面更新时间:2024-01-30 07:19

  从瓦特改良蒸汽机发端,并大规模应用于商业化开始,人类文明史第一次从土地和牲畜劳动力身上,被大规模的解放出来,科学技术替代牲畜劳动力成为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的大幕被徐徐拉开。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瓦特之前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因其效率不高而未实现大规模应用。1764年在瓦特接触修理蒸汽机的时候,瓦特逐渐掌握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同时也发现了纽可门式蒸汽机的两大缺点:活塞运动不连续且慢,蒸汽利用效率低浪费原料。从此瓦特开始思考改进办法。

  直到1765年,瓦特从科学理论出发,针对纽可门蒸汽机的热效率低是由缸内冷凝造成,而产生了采用分离冷凝器让蒸汽在缸外冷凝的设想。同年瓦特设计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采用新的设计的冷凝器设计的蒸汽机,理论上热效率将是之前的纽可门蒸汽机的三倍。理论可行,在将科学理论变成实际的机器,将图纸上的蒸汽机转化为实际高效的蒸汽机,瓦特走了长长的一条路。

  最初瓦特根据理论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现实效果反而不如纽可门蒸汽机,蒸汽机四处漏气,和图纸上设想的差距甚远,甚至无法开动。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耗费了他大量的财力,使得瓦特自己债台高筑,但瓦特没有退缩反而继续前行试验。瓦特的奋斗目标和深处困难中的困境,也让他的朋友介绍下,瓦特遇到了事业上的第一个投资人——罗巴克,罗巴克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企业家,在苏格兰卡隆拥有第一个规模较大的炼铁厂,年近50的罗巴克对富有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依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他对瓦特的新装置赞许有加,随即和瓦特签订合同,资金和技术上支持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

  在得到投资人的青睐下,瓦特改良的进度开始加速,从1766年开始的三年里,在克服了材料和工艺方面的困难之后,1769年瓦特终于将制作出来了第一台样机。随即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一项专利。蒸汽机的试制成功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相对于纽可门蒸汽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热效率有显著提高,在作为动力机带动给其他机械工作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也就是说不具备有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实际应用价值。

  然而并没有迎来瓦特期待的胜利,而是更糟糕的局面,蒸汽机的市场反映并不理想,同时罗巴克也濒于破产,瓦特继续探索的脚步慢了下来。罗巴克将瓦特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以继续瓦特的研究。博尔顿是当时市场上精明能干的企业家,而且同样热衷于科学研究。博尔顿是当时英国伯明翰地区著名的科学社团“月光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学社成员以科学家、工程师、学者以及科学爱好者为主。博尔顿对瓦特的创新精神赞许有加,同时也表示愿意投资瓦特继续做研究。

  博尔顿也将瓦特邀请加入“月光社”,在学会活动期间,通过与化学家瓦特对普列斯特列等化学家的沟通,瓦特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理论基础,对热化学、气体化学和睡地成分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增长了科学见识储备了大量的科学思想。

  随后,在博尔顿的投资下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研究开始进入快车道,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得到博尔顿大力支持。瓦特又持续生产了两台带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但由于没有显著的改进效果,蒸汽机并没得到市场认可,同时由于蒸汽机的耗资巨大导致博尔顿濒临破产。但博尔顿依然给与瓦特最大的支持,同时在学会的新的科学发现,天文学家赫舍尔在1769年发现的天王星以及由此引出的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启发下,瓦特研究出一套被称为“太阳和行星”的齿轮联动装置,由此实现巨大的革新,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真正成为可以带动机械工作的动力机。在1781年,瓦特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置获得第二个专利。

  尽管困难重重,瓦特并未停下脚步持续改进蒸汽机,终于在1782年试制出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由此瓦特获得第三项专利。自此,瓦特在改进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三次飞跃,这三次飞跃将纽可门蒸汽机完全演变为了瓦特蒸汽机。在多年技术和理论的积累下,瓦特的研究开始加速,1784年瓦特以带有飞轮、齿轮联动装置和双向装置的高压蒸汽机的综合组装取得第四项专利。1788年发明了离心调速器和节气阀,1790年又发明了汽缸示工器,至此瓦特完成蒸汽机改进发明的全过程。

  从最初接触蒸汽技术到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从1765年到1790年瓦特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虽历经多次受挫,在投资人和伯乐罗巴克、博尔顿、月光社成员的帮助下,从科学理论出发,终于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改进革新,推动了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形成产业化推动了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

  先行者寂寞深耕,正是这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和科研人员负重前行,促进科学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动科技力量的崛起。近代社会的发展遇到的危机,人类都通过找到下一次科技创新周期的机遇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我们思索世界未来模样的时候,其实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革命,英国发明家瓦特在投资人和伯乐罗巴克、博尔顿、月光社成员的帮助下改进蒸汽机,第一次将底层技术、源头技术和根技术被重视,将蒸汽机领域前沿的科学技术基础与精密制造工艺应用于产业化中,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和摸索,瓦特完成蒸汽机改进发明的全过程也完成对整个机械领域的动力支撑和推动,蒸汽机从低效模式进入瓦特蒸汽机的高校模式,真正走入商业化。蒸汽机作为基础的动力,被迅速规模化扩展到多个产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带动机械运转掀起工业革命浪潮,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由此成为机械时代的大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革命,在德国诞生了世界第一台大功率直流发电机、第一台电动机等,将人类拉进“电气时代”,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将科技与资本结合的发明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爱迪生,爱迪生借助资本的力量集合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将所发现的前沿技术进行转移转化,将停留在图纸上的技术进行投资商业化。

  越来越多的基础科学,从0到1被发现即加速被应用,也被迅速应用到新的发现中,为人所熟知的案例,正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经历上千次的试验,所有的材料在发现的同时,也通过技术的类推,找到了合适的材料成为灯芯,由此电灯点亮了人们的夜晚生活。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革命,则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所开启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热潮,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促进美国本土的产业链的丰富和完整,美国也由此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硬科技领域,已经对过去人们的认知和创新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甚至更多的推翻了过去认知并带来全新领域,有着门槛高、不易复制的特点。但其难度大也意味着对于“信息化时代”,具有战略新兴领域的提前布局,可以推动国家的产业技术进步、支撑和引领国家的社会经济进步。

  回顾前三次工业革命,不难看出“硬科技”则是推动每次重大变革的核心动力,也是决定一国“硬实力”的关键所在。硬科技能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欧美发达国家均是“硬科技”带来的“硬实力”的受益者,是推动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立于科技浪潮之巅的核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我国近代史上与历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由此导致硬实力的缺失成为中华民族百年苦难的重要原因。如今新的颠覆力量正在孕育,半导体、光电芯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商业航天……如今这些硬科技领域正在逐渐被大众所熟知,资本和市场逐渐开始关注硬科技。

  现在,大家已经逐步意识到了“硬科技”企业对国家“硬实力”的支撑作用,中国需要硬科技。随着“硬科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硬科技”的关注与研究,科创板的推出更是直接将“硬科技”上升到国家话语体系,自主研发成为了扬眉吐气的底气。

  时代呼唤硬科技,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爆发,新一轮的革命将是“光子集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智能化革命,即人类将进入光子时代。光电芯片作为万物互联和5G的基础设施,光电技术将支撑起人工智能的算法,光电集成将构建起智能化时代。

  如今的企业巨头都停留在信息化时代,新一轮的产业格局方兴未艾,谁能占领光电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巨头,未来三十年将是硬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国内硬科技领域的现状并不乐观:企业核心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资本往往没有耐心,更喜欢挣快钱;互联网大厂里做美颜相机、游戏开发的技术研发收入高,待遇好,愿意坐冷板凳的技术研发人员少之又少。

  硬科技硬在哪里?是在于:技术硬,精神硬,志气硬,实力硬!硬科技讲的不光是技术,还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勇担使命,敢为人先,啃硬骨头,十年磨剑。既然选择了做最难的事儿,十年磨一剑,至少干十年二十年,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我们看到隆基股份在从最初起步至今也是国内光伏行20年的沉浮历史,行业历经三次大行业洗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11-2012年全球光伏补贴大幅下调叠加欧美“双反”,2018年的需求骤降。无数企业洗牌接近倒闭,但隆基通过对拉晶、切片、组件、电池等环节的渐进式技术研发,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把握核心技术从此奠定霸主地位。

  我们看到华为的强势崛起,也是华为长期坚持科研投入厚积薄发的结果。近十年来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约为9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6000亿元。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持有的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的占比高达90%以上,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这些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坚持正是华为抵御外部压力的底气来源。

  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硬科技之间的较量。硬科技的“硬”也代表着极高的技术壁垒,正是经常提及的“关键核心技术”。过去30余年我国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就是要瞄准这些事关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科技难题,敢于大胆尝试,不断取得突破,持续形成高精尖原创技术,从而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封锁,为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环顾全球的硬科技企业家,唯有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可以做到改变世界。

  我们看到德国的硬科技很多都掌握在科技“隐形冠军”企业手中,这些企业知名度不高,长期坚持只生产单一且相对专业化的产品,在制造业中的某一个细分领域持续深耕,掌握核心技术,掌握精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很难被其他企业模仿,因而长期在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导的地位。德国伍尔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隐形冠军企业,它只生产螺丝、螺母等连接件产品,却在全球80多个国家有294家销售网点,拥有超过400家子公司、逾7.7万名员工,其产品应用上至航空、航天、卫星、精密机床等重大装备,下至儿童玩具、高端家具等消费品,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领域。2018年,伍尔特公司的全球销售额高达136亿欧元。另一家德国知名企业博世长期致力于高精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2019年德国博世实现营业收入77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995亿元。其优势集中于汽油系统、柴油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电动工具、家用电器、传动与控制技术、热力技术和安防系统,并与中国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合作研发高性能电芯,依靠硬科技建立起了强大的创新竞争壁垒。

  与这些同行者,我们也看到这些企业家的硬科技精神:勇担使命,敢为人先,啃硬骨头,十年磨剑。向最难的事情发起挑战,把事情做到极致就一定能成功。在这个大的目标下,就要求我们在宣传和引导大众全面转向科技创新的同时,也持续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企业家早期发展提供资金的,才能构建起硬科技服务生态和推动产业发展。

  2014年初,中国芯片进口规模超过石油,发展芯片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战略需要。

  2020年,有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半导体投资首次超过了互联网,成为中国第一投资赛道。

  “十年磨一剑”,硬科技领域的企业家们终于逐渐迎来硬科技的黄金时代。在硬科技领域这份坚持和坚守来之不易,但我们坚信硬科技是打开未来商业发展的关键点。无论是传统企业家转型成为硬科技企业家,还是一些新生的硬科技企业家产生,我们一定要清楚:时代的主旋律什么?时代最需要什么?什么才是我们当代企业家能提供的最核心的价值?

  未来发展的方向已经很明晰,唯有硬科技才能让中国让企业脱颖而出。中国过去40年的高速增长是承接了发达国际在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中扩散的红利。中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折点,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从工人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未来三十年,中国发展的关键点是硬科技。

  时代的发展需要硬科技,硬科技也是一种思维,企业家应该尽快的拥抱硬科技时代,硬科技企业家需要从企业自身的研发和技术着手,配置硬科技资源同时也为企业组织注入硬科技的基因。

  宇宙中能量最强大的是激光,激光的力量来源:第一是同频,第二是共振。激光的发生原理,两个谐振腔波长在里面要出光锁模。要不断的去找同样的频率,把不一样的频率去掉。最后当只剩下一个频率的时候,这些能量就会放大,就在宇宙中能够把能量放大的实际上是寥寥无几。当一个组织大家都同频的时候,聚焦+协同,就能形成非常大的能量,会释放出百倍千倍的组织能量,这是组织强大的根源。

  总之,作为当代企业家的我们,要顺应“硬科技”时代的发展规律,与优秀的“硬科技”企业家同行,一起同频共振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一起探索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成就世界级硬科技冠军企业,构建中国硬科技硬实力,共同见证中国重返世界之巅。